2017年7月11日系新广州大学合并组建17周年纪念日。上午,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广州市委主任委员、广州大学副校长于欣伟教授在我校档案馆馆长吴小强教授的陪同下,会同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崔晓、区文广新局副局长丁洪波、越秀区珠光街党委书记龚靖及仰忠社区负责人等,实地考察了仰忠街11号大院私立广州大学旧址2号楼(五层楼、全美至孝笃亲楼)、9号楼(四层楼、华侨堂、南楼),这是我校领导首次对私立广州大学旧址进行的实地考察。于副校长不顾盛夏酷暑,仔细观察旧址遗存建筑情况,并进入全美至孝笃亲楼内进行勘察。又绕至东横街12号院内考察华侨堂南面建筑情况。
此时适逢天气突变,大雨忽临,于副校长遂于旁边居民楼一层楼道内,冒雨召开协商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保护和活化私立广州大学遗存建筑,既是弘扬广州大学优秀历史传统的需要,也是发掘社区文化资源、建设文明社区的应有之义。于副校长代表广州大学就如何保护和利用私立广大旧址现存的五层楼、南楼,与越秀区相关部门和珠光街、仰忠社区达成共识。学校将配合仰忠社区建设,在仰忠街11号大院前树立碑石予以明示,作为我校校史教育基地;并进一步与省、市有关部门沟通,采取措施,更好地保护、宣传和利用私立广州大学旧址。
根据《陈炳权回忆录——大学教育五十年》(香港南天书业公司代理,立信印刷公司印刷,1970年6月香港)记载,私立广州大学创办人、中国统计学会创始人、著名爱国教育家陈炳权先生在其"美洲筹募建校记"中,详细记录了广州大学新建校舍情况:
抗战胜利后,本校增建新校舍经己完成者计有下列四座,均为钢根三合土之建筑。建筑及购地费用,先后计共费金圆券二十余亿元,依当时市价折算,合港币百万元,其它如图书、仪器、乐器等购置费用,所值约港币四十余万元,此等建筑设备款项,除尽量应用美洲侨胞捐款之外,余则由本校自行筹措。兹将四座新校舍之内容介绍于下:
华侨堂 此座为四层大厦,命名华侨堂,以纪念美洲各埠侨胞爱护本校及捐资兴学之热诚,面积凡七干余平方公尺。前楼四层,共有房厅二十间,芝城安良工商会,芝城协胜公会以及巫理唐、谭进、甄植三先生等之纪念室,均在本堂之内。而本校总办公处,如校长室、教务处、训导处、总务处、院长系主任办公处、教员休息室、课务组、注册组、考核组、出纳组、均设于此。二楼用为教室,四楼用为教室。后楼三层,厅房共十间,用为会计专修科及计政训练班办公处及教室、实习室之用。
国仁文华堂 此座为本校礼堂,可容二干余人,屋宇宏闳,讲坛阔大,备有钢琴及扩音机,适宜于集会、演讲、演剧及放映电影之用。
图书馆 在华侨堂之前,面积三干余平方公尺,楼高四层,共有厅十四房间。安良工商会纪念大厅即在第一层,用为特别演讲堂,可容四百余人。秉公总堂纪念室在二楼,现用为标本、陈列室及实验室。李圣宗先生纪念室在三楼,用为特别教室。其余厅房则用为书库、阅览室、数据参考室,中西杂志室、阅报室、教授研究室及电话室等。又经济研究所办公处设在本馆四楼,而庶务组、会计室则在本馆一楼。
全美至孝笃亲纪念堂 一九四六年十月,全美至孝笃亲公所,在大埠举行恳亲大会,各埠代表到者三百余人。当时由陈校长提议敬请美洲各埠陈、胡、袁之团体及个人合力捐资,俾得汇集巨款在广州大学之内建筑大堂以为永久光荣之纪念,当场一致赞成通过。乃由各代表返本埠后极力赞助以成善举,此为建筑本堂之起源。本堂面积三千余平方公尺,为五层高楼,共有厅房二十五间,用为教室,可容学生二干余人。陈颖川总堂及陈文楼、陈孔芳、陈正珀、胡能济先生等之纪念室,均在本堂之内。各厅房除用为教室,实验室之外,收发室、警卫室亦均设在本堂。
理工实验场 在华侨堂之西,面积六千余平方公尺,房屋及土地,亦为战后新购置者,内有仪器、理工室、电机室、汽车房。体育组运动器械室亦设于场内。
以上为近年新建之楼宇,其它校舍于抗战时末被炸毁,近年加以修理而供应用者,尚有下列各处。
前楼 在华侨堂之南,共有房室二十二间,除用为教室之外,如出版组、医药组、贮物组、合作社等均设于此
会客厅 在华侨堂之东南,学生会办事处现设于此。为一美观独立之屋宇。
附属中学部 设于观音山越秀北路,风景秀凤,环境甚宜藏息。
附属小学部 在华侨堂之西南,共有房室二十问,除用为教室之外,如小学办事处、图书室、运动场、动物园等,亦均设于此。
陈炳权先生的上述记载,对我们了解仰忠街11号私立广州大学旧址的历史渊源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与佐证作用。
全美至孝笃亲楼
时间:Jul 13, 2017 10:48: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