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晚上,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广州大学档案馆馆长吴小强教授在大学城图书馆一楼讲学厅,为该院2018级新生和各年级学生代表进行校史讲座,主题为“以文化人,以史育人”。吴小强教授是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校级通识精品课程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中国文化名著导读》负责人,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高校工作协会监事等。
在全体合唱广州大学校歌之后,吴教授首先邀请大家一起欣赏了广州大学九十周年纪念片,影片简要概括了从创立至今的变迁和发展历程,展现了广州大学在九十年的漫长岁月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吴教授从私立广州大学的主要创办人陈炳权博士的生平讲起,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三个历史时期,简要讲述了广州大学创建初期、抗战时期和抗战之后的故事。
创立初期——500元创立私立广州大学:1927年3月3日,私立广州大学成立,设文学院、法学院和预科。创办经费的筹集,分别向中央银行行长黄隆生借款300元、远东银行经理李明德借款200元。陈炳权校长后来在其回忆录中写道:“以五百元之经费而开办大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广大创办初期没有校舍,暂且向番禺7中学校长陈善伯(树人)借用,所租用的校舍为广州惠爱中路(今中山四路)之番禺县立师范学校,具体校址为禺山书院关帝庙,即城隍庙西侧。
抗战时期——捐献“广州大学”号战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7·7”事变爆发,日本大举入侵中国,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私立广州大学与祖国患难与共,校舍被毁,举校迁徙,历尽磨难。广大师生爱国热情高涨,坚持一边办学,一边投入到支援抗战前线的爱国高潮中,积极开展宣传、募捐、组织慰劳团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救国运动。如,广州大学组织宣传队到西江宣传(见1931年12月25日《广州民国日报》)。广州大学慰劳将士救济难民、慰问伤兵,向前线军政长官献旗致敬(1938年3月13、4月5日《广州民国日报》)。在抗战最困难的1941年,教育部下达私立广州大学募捐建国储金二千元定额,但广大师生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节衣缩食,踊跃募捐,屡屡突破限额,最后竟然募集建国储金总额高达50余万元,教育部四次电令嘉奖,位列全国各大学之冠。1943年10月至1944年初,广大师生以为蒋介石先生祝寿之名,支援抗战,以一校之力,独立捐献"广州大学"号战斗机1架,命名为“广州大学”号
抗战之后——广州大学新发展: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广州大学迁回广州东横街12号旧址继续办学,并获得迅速发展。1946-1949年,利用陈炳权校长在美国所募捐的12万2328美元及办学盈余,广州大学新建了华侨堂、国仁文华堂、图书馆、全美至孝笃亲纪念堂等建筑、理工试验场等新建筑,扩建及修缮了前楼、会客厅、附属中学部(在今越秀山北麓)、附属小学部(在华侨堂西南)等校舍。1949年,广州大学设立经济研究所,获准招收经济学硕士研究生。1951年初,私立广州大学并入华南联合大学,1年后华南联大解体。 2016年12月10日,吴小强教授首次实地调查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北京南路东横街12号、仰忠街11号的私立广州大学旧址,发现遗存的两栋私立广州大学教学大楼,建筑编号为仰忠街11大院2号和9号。2号楼和9号楼分别为全美至孝笃亲纪念堂(俗称五层楼)和华侨堂。2号楼比较完整,仍在使用,而9号楼则已残破不堪,成为危楼。 1953年至2000年,广州教育学院、广州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先后创办、停办和复办,并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获得蓬勃发展。在新世纪来临之际,2000年7月11日,经教育部批准,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大学、广州教育学院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广州市属高校合并组建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也就是如今的广州大学。
吴教授在基于这些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了许多历史背景介绍,让同学们对于广州大学的历史和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吴教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私立广州大学的数位知名校友,例如民国名流孔祥熙先生之女孔令仪女士,原广东省文联主席、知名作家陈残云先生,著名岭南画派代表人物、被誉为“写生大师”的书画家黄安仁先生,被誉为“岭南考古第一人”、曾主持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工作的考古学家麦英豪先生,岭南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创办人的后人邬洁霏女士等著名校友,加深了同学们对于广州大学历史的认识。
在演讲结束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地向老师提问。针对同学们的问题,吴教授给出了相应的答案,他告诉同学们,广州大学虽然不位于“985”、”211”高校之列,但是实际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并不比某些“211”高校逊色。关于广州大学校庆日确认的问题,他认为恢复3月3日校庆日是很有必要的,而7月11日可作为合并纪念日。关于广大精神的认识,他认为不能离开广大的历史传统和校训、校风去阐述,而是应结合在一起,才具有其真正的意义。
讲座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慧老师主持,共有近200名师生参加。学院党委副书记肖杏烟老师做了热情洋溢的总结:学校倡导“以独特的校史、校情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号召同学们要学习广大历史,践行广大精神。“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主题正是由肖杏烟副书记提出的。
吴教授的 “以文化人,以史育人”校史专题讲座,是继2018年9月22日魏明海校长做客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开讲“我们的大学——广州大学”之后,首次面向本科生的校史主题讲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也是第一次举办新生校史讲座,饮了广大“以史育人”的“头啖汤”。同学们听完讲座后表示,吴教授的校史讲座更好地增强了新生对于学校的认同感,让同学们对学校的校史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对校训校风的含义形成更深刻的理解。这对于完善同学们对于母校的认知,在未来的大学道路上找到自己的目标,更自觉地践行广州大学“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校训精神,无疑具有积极的价值。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级广播电视学专业 张紫璇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