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七.七"事变8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我校校史研究获得重大发现,我馆副研究馆员王素贞在整理民国时期报刊上有关广州大学记载时,发现了私立广州大学师生为抗战捐献战斗机的直接报道:民国政府《中山日报》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3月4日星期六版面记录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原文记录如下:
"本市消息"广州大学昨(三)日举行庆祝创校十七周年纪念典礼,李主席、黄厅长、何厅长等均莅会,首行检阅礼,恭请李主席(注:李汉魂)为检阅官,黄厅长(注:黄麟书)、何厅长(注:何彤)为陪检官,情形良好,后由女童军代表该校临李主席、黄厅长分别出旗致敬,九时半纪念仪式开始,由代校长王志远主席,致阅会礼毕,即请李主席、黄厅长、何厅长分别致词,随由校董会代表谭维汉致答词。继举行"广州大学"号祝寿献机典礼,由训导长黄毅芸代校献呈,王志远代表孔院长祥熙接受赠献。
"本市"指广东省韶关市,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民国广东省政府治所转移至韶关市。广州大学亦由广州迁徙至韶关市曲江继续办学。据黄祖缘、方志钦主编《简明广东史》:"1938年12月,国民政府令免广东省主席吴铁城本兼各职,改组广东省政府,以曾参加过台儿庄、南浔线作战的粤籍将领李汉魂接任(任至1945年8月)并兼国民党省党部主任。省党支部书记长换上了余森文。省府其他主要官员是:省府秘书长陈元瑛、民政厅长何彤、财政厅长张导民、教育厅长黄麟书、建设厅长郑丰(后有许多变化,不详述)。省府人员于2月集中韶关办公;是年冬,因粤北第一次会战,暂向连县疏散,后又迁回;1945年1月,又因日军侵占韶关而迁到龙川,日军退出后,又迁回,直至抗战结束。因此,韶关便成为广东战时的省会,为全省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的中心。"(《简明广东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33页)上述《中山日报》报道中所提"李主席"即指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黄厅长"指广东省政府教育厅厅长黄麟书,"何厅长" 指广东省政府民政厅厅长何彤。据记载,"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广州大学、国民大学、仲恺农校等校陆续北迁,却给粤北教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使它成为本省教育的中心。"(《简明广东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82页)广州大学系抗战时期粤北地区知名高校之一,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为《中山日报》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3月4日星期六版面局部(右下方)
上述报道的背景是,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7.7"事变爆发,日本大举入侵中国,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私立广州大学与祖国患难与共,校舍被毁,举校迁徙,历尽磨难。广大师生爱国热情高涨,坚持一边办学,一边投入到支援抗战前线的爱国高潮中,积极开展宣传、募捐、组织慰劳团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救国运动。如,广州大学组织宣传队到西江宣传(见1931年12月25日《广州民国日报》)。广州大学慰劳将士救济难民、慰问伤兵,向前线军政长官献旗致敬(1938年3月13、4月5日《广州民国日报》)。募捐方面更为踊跃,突出表现在捐献飞机上。1944春,广大师生竭尽全力筹集资金,捐国币六千元购买一台战斗机,命名为"广州大学"号,于1944年3月3日广东省韶关市曲江校区广州大学建校十七周年庆典之上,由代校长王志远作为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行政院院长孔祥熙先生的代表,接受广州大学训导长黄毅芸赠献"广州大学"号战斗机,以实际行动有力支持前线将士抗日,受到国民政府特别嘉奖。这段史实,是广州大学90年曲折历程中一个耀眼的闪光点。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私立广大学生在艰难的抗战岁月不仅未领国家公费救济金,反而节衣缩食,募集抗战储金50余万元,捐款总额居全国高校之冠,超过中央大学、西南联大的捐献,最突出的便是以一校之力,独立为抗战捐献"广州大学"号战斗机1架,四次荣获教育部嘉奖。今日观之,其精神仍不失其光。"博学笃行"的校训就是广州大学90年一以贯之的精神纽带!
史实考证:有学人指出,抗战末期广州大学捐赠飞机一事并非新闻,不能算重大发现。经核实之后,得出以下结论:这的确只是一则旧闻而非新闻了,但有关"飞机捐赠"的旧闻来源只是后来的校刊追述和校友回忆,而非当年的直接报道(1944年的《广州大学校刊》并未发现,即使发现,也属于自说自话的范围)。此次发现却是当年社会上的直接报道,而且是最具权威公信度的《中山日报》(原是1923年6月创刊的《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7月由国民党特别市接管,同年10月收归国民党中央宣传部。1937年1月改为现名)的报道,所以意义主要在这里。就实证价值而言,之前旧闻传私立广州大学捐赠飞机的时间是在1943年双十节,本次发现却证明是在1944年3月3日。
时间:Jul 8, 2017 2:06:0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