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日上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广州大学档案馆馆长吴小强教授应邀赴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举办第21期“国故新知”学术讲座,主题为“《日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夏增民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毋有江老师和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研究生参加了讲座,吴馆长的讲座受到了出席师生的欢迎和好评。详细信息见2019-07-08 10:01 发布的澎湃新闻“讲座︱吴小强:《日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当天晚上,吴小强教授应邀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华大古史论坛”再次举行讲座,题目为“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生命意识与汉初黄老道家思想探源”。详见以下报道:
讲座纪要 | 吴小强 :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生命意识与汉初黄老道家思想探源
华大古史
2019年7月2日晚,“华大古史论坛(第四十八期)·学术讲座之四十一”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二楼会议室成功举行。讲座主题为“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生命意识与汉初黄老道家思想探源”,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吴小强教授主讲,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叶秋菊副教授主持讲座,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晏昌贵教授、毋有江副教授,我院赵国华教授、王洪强、谢琪等老师出席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吴教授以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后遗症作为切入点,引发对古今民众生命意识的思考,接下来从原始社会的生命崇拜、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生命意识、汉初黄老道家思想与《日书》的联系、欧亚视野下的古代生命崇拜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吴教授以丰富的考古资料为依据(如:新疆呼图壁县天山原始岩画,内蒙、辽宁出土的女神雕塑,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陶面具,新疆小河墓地女尸等),援引赵国华先生的论述:“生殖崇拜文化产生于原始社会对于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迫切需要。生殖崇拜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后来发展出的灿烂文化的萌芽。对于生殖崇拜文化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于原始社会以及人类文化史有新的认识,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点出了生殖崇拜文化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并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应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以及精神文化的再生产。
吴教授将传世文献与睡虎地秦简《日书 》、放马滩秦简《日书》等相结合,分别从嫁娶宜忌,生子宜忌(凸显了当时社会生男而喜、美好可爱、有爵身贵、富足好家、武勇有力、工巧有艺、长寿善终等生育观念),优生意识等方面展开对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生命意识的论述。
吴教授指出:“道”是宇宙的起源和生命力的源泉,体现了人类母性特征和生命意识的觉醒;《道德经》中反复提到“母”、“牝”等女性化形象,这是值得注意的文本现象;“无”、“有”、“母”、“牝”,这4个关键字是老子“道”的核心概念,构成了《道德经》的理论骨骼与精髓;老子将道比喻成“玄牝”,显然十分推崇“牝”的生殖力,这实际上是对原始社会女性生殖崇拜文化的哲学化抽象和形而上的概括;“牝”除了具有生殖器官和生殖力量涵义以外,还有变化、造化的意义。吴教授认为:卜筮与道家同出一源,义理相通,可以说,自黄帝以降,历尧舜禹及夏商周三代,迄于两汉,乃至后世,卜筮之术长盛不衰,其与黄老道家和汉末兴起的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我们理解黄老道家思想渊源的重要基础。
吴教授还结合自己实地参观古希腊、古印度等文物古迹的经历,运用大量图片资料,生动展现了欧亚视野下的古代生命崇拜现象。
在讲座最后,在座师生与吴小强教授进行了精彩的互动,吴教授对同学们的相关提问发表了精彩的见解与看法。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学术讲座活动顺利结束。
(撰稿人:张盼盼;摄影:占勇光;责任编辑:梅世清 )
(档案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