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5日至17日,“南昌海昏侯墓发掘暨秦汉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江西省历史学会、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师大海昏历史文化研究 中心共同承办。我校档案馆馆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吴小强教授应邀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收到68篇论文,共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韩国等国家及地区的7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期间,与会学者赴南昌市新建区塘坪乡观西村海昏侯墓遗址发掘现场参观考察,并获得特批,进入安保森严的考古实验室观摩了从海昏侯墓出土的部分宝贵文物。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于2011年3月因盗掘而被发现,从当年4月起,历经5年考古发掘,共发现金印、黄金、孔子屏风、竹简等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创下多项秦汉考古之最。专家认为:该墓墓园结构之完整、布局之清晰、保存之完好,拥有祭祀体系之系统,为迄今所罕见。按照规划,海昏侯墓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国家一流考古遗址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吴小强教授向会议提交了论文《李夫人与昌邑王、海昏侯刍议》,并作了学术发言。他的观点受到高度关注,新华社与新华网、中国考古网、中国图书馆网等重要媒体作了广泛报道。
新华社南昌4月18日专电(记者袁慧晶)近日在南昌举行的“南昌海昏侯墓发掘暨秦汉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相关专家透露,考古人员在内棺中发现了刘贺的牙齿,如进行DNA检测,或能揭开其死亡之谜。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等20余所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参加研讨。在会上,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透露,在清理内棺时已发现刘贺遗骸头部存有大部分牙齿,若对这些牙齿进行DNA检测,或能揭开刘贺死亡之谜,同时也可能了解刘贺生前对食物的喜好(如软硬程度等)。
而关于海昏侯刘贺厚葬之谜,广州大学档案馆馆长、教授吴小强认为,这与墓主人的特殊身世颇有因果关联。刘贺的祖母李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妃,其死后以皇后身份安葬,并临终遗言将兄弟子孙托付于汉武帝,为昌邑王的即位埋下了伏笔,也为海昏侯的厚葬提供了注解。
与会专家还对海昏侯墓后期的展示利用提出了建议。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刘爱华认为,海昏文化发展不应仅仅停留于“博物馆式”的静态研究,而应将传承、传播与开发结合起来,以海昏侯出土文物为契机,强化传统文化的现实服务功能,积极做好相关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与开发,让海昏文化真正服务民众,走进民众的日常生活。
时间:Apr 22, 2016 3:27:00 PM